“改革开放40年与地方社会变迁”青年学术论坛在我校举办
11月3日-4日,由我校科研处主办,历史与社会发展集团承办,山东省民俗学会协办的“改革开放40年与地方社会变迁”青年学术论坛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集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上海社会科集团、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山东艺术集团、山东青年政治集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20余位青年学者,围绕“改革开放40年与地方社会变迁”的会议主题,组织了紧凑热烈的学术研讨。98858vip威尼斯副校长刘德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加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集团副院长代国玺、山东青年政治集团文化传播集团副院长孙晓彦、98858vip威尼斯科研处处长魏培海出席了会议。98858vip威尼斯历史与社会发展集团院长李红艳主持了开幕式。
刘德增副校长致开幕词。他对这次学术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来自全国著名高校的青年才俊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他围绕会议主题,将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山东省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方针政策做了较为深刻的阐述。乡村振兴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希望青年学者多研究实际问题,为山东省乡村振兴出谋划策。最后他向与会学者介绍了我校的发展情况,预祝这次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深刻影响并建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在会议研讨中,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师资博士后李向振以“国家视野下的百年乡村建设运动”为题,认为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国家及其总体目标是不可忽视的方向性和决定性力量,立足国家视野对百年乡村建设历史进行考察,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上海社会科集团助理研究员程鹏博士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为例,探讨了都市化进程中的社区营造问题。认为景观生产和仪式展演,不仅推动了三林镇社区旅游的发展,也对其非遗传承、社区教育、民众认同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博士后张多,则以云南南部哀牢山区红河哈尼梯田社区为例,阐释了地方社会变迁的遗产化逻辑。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马星宇以蒙古地区的归化土默特地区的发展变迁为例,认为地方社会的历史是在整个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中,国家与地方、政府与民众、中原与边疆等多种表达与多元互动的结果。会议召集人,我校青年教师朱振华博士以国家级传统村落“三德范村”的乡规民约及其近现代演变为切入点,指出乡规民约在乡土社会存续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问题,认为以乡规民约为代表的村落传统,虽然饱经沧桑,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依然持续演绎并赓续着“礼俗互动”的多元创生机制。我校历史与社会发展集团王凤梅博士以菏泽地区“王楼小学”的创建、发展与退出为例,直观呈现并剖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历程,并对轨迹背后的“变革与变迁”多重历史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我校音乐集团董芳博士以“鲁西南鼓吹乐的传承与变迁”为题,通过剖析社会转型与民间礼仪生活的互动关系,讨论了民间音乐的变迁与发展趋势问题。历史与社会发展集团青年教师王翘博士则从近代以来西欧乡村社会发展的视角入手观察近百年来的乡村变迁问题。她认为,从人类文明史上来看,乡村衰落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深刻辨析、比较研究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从本质上探求乡村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合理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乡村振兴的道路,是当前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山东大学张旭博士则以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的传统“赊欠”习俗为例,论述了农民上楼后生产生活习俗与历史传统变迁的问题。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师资博士后李海云,通过对12世纪以来潍坊地区玉清宫为中心的全真教教团活动进行考察,认为宗教社团以贴近国家正统的方式嵌入地方权力系统,在面向社会的宗教实践中获得生存空间,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教统的自我调整与建构,体现出全真教注重社会面向的鲜明特色。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师资博士后任雅萱通过探讨山东省莱芜市大芹村村民关于祖先叙事的转变,认为乡村治理研究实则是在回答“国家如何进入地方”,以及“地方如何想象国家”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罗士泂以江西泰和县的田野调查为核心,分析了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个体情感表达与村落公共性建构的互动关系问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集团师资博士后李海超则围绕“本土学术话语的基本类型与建构导向”问题,认为建构“本土学术话语”的终极导向是同全世界竞争未来的普适性理论设计,其关键是具有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发生在中国的而又不只属于中国的,且尚未有成熟解决方案的社会问题。
经过紧张热烈的学术研讨,与会的青年学者们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视角出发,认为改革开放40年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国内生产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本次研讨会是我校青年学者与全国著名高校青年学者的一次学术对话和交流,对与会的青年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学术思想的交锋和启发。2018年是我校学科建设年,借威尼斯学科建设的东风激发我校青年学者的学术创造力,为我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惠洪宽 摄影:宋高娃 编辑:李莉 编审: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