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学讲经
作者:
时间:2024-04-29
浏览:
来源:
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以下是汉代办学的情况。汉承秦制,汉代初年在治国理政上,主要是以秦制为主,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也制定了不同的政策,比如,在地方上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而汉朝就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度,即实行郡县制又实行封国制。在教育方面,汉代没有像秦朝那样以吏为师,而是兴办威尼斯,发展教育。我们先把目光聚集在左边的石刻画上:教书先生与学生席地围坐四方,四周有围墙,有固定的场所,先生讲课,学生受教。
两汉时期,山东官学最为兴盛,私学也十分发达。私学有拜师受业和家族传授两种形式,前者一般是无家学渊源,后者一般是父子相传,世守其业。
据说汉代大学者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致志的研读学问。像董仲舒这样的学者,在《汉书·儒林传》里多有记载,他们一般教书育人,兴办私学。汉代求学一般是慕名游学,如果某人学问好和品德高,常常名声在外,就会招来很多学子,慕名前来求学。等把老师的道德学问学好了,就会离开老师,再到别的地方去拜师求学。所以,当时私学非常发达,促进了汉代教育的繁荣。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中央开设太学,设五经博士教授儒家经典,并将学生的学习优劣与是否入仕做官联系起来,进一步推动了官学和私学的发展,这不仅对文化普及和儒学的传播都有重要的意义,还对统一人们的思想,加强思想文化专制也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中国古代早期文官制度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